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9月12日,聊城大學發文成立跨學院、跨學科科研平臺———聊城大學中國鄉村研究院,研究院由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昭風擔任院長,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陳德正任常務副院長。這是學校近年來大力推進高層次學術特區和基層學術組織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
研究院下設鄉村產業振興研究中心、鄉村人才與組織振興研究中心、鄉村生態振興研究中心、鄉村文化振興研究中心、鄉村社會轉型與治理研究中心。作為跨學院、跨學科的科研平臺,其下設研究機構分別掛靠相關學院,協同開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咨詢、社會服務等工作,共同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齊魯樣板、魯西樣板、聊城樣板。
近年來,為做強做大特色優勢學科,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聊大陸續出臺《聊城大學學術特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聊城大學科學技術工作高層次獎勵辦法》《聊城大學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持續深化科研機構設置和管理機制改革,鼓勵和支持教師潛心科研,推動“人人有學科,人人有方向,人人進團隊”局面的形成。
加快學術特區建設項目建設步伐,使山東省光通信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化學儲能與新型電池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制藥研究院、運河學研究院、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等項目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通過深化學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 “學校—學院和平臺—系和科研所”的校、院、系所三級管理架構,逐步形成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實行 “首席專家 (PI)”負責制,擴大獨立運行科研平臺自主權,大力推進跨學院、跨學科、校企共建學術機構和學院科研團隊建設,通過平臺與團隊建設凝練研究方向,逐步實現科研組織方式由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的轉變。修訂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優化科研激勵機制。另外在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培養數量分配時,優先考慮科研平臺需求,并嚴格開展各類科研平臺評審,對優秀平臺予以獎勵與資助。這些改革措施的密集出臺、組合發力,很好地激發了科研人員和科研組織的創新活力。
受政策驅動,2018年上半年,北冰洋研究中心、聊城毛驢高效繁育與生態飼養研究院、農產品智能分選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農作物種質創新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簡帛學研究中心應聲成立,并各自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人工智能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海洋底棲生物研究院、聊大鑫鵬輕質高強合金材料研究院、論語學研究中心、傅斯年研究中心、通用技術教育研究所等科研平臺正在籌建中。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山東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